尊老爱幼、孝行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任何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格,更是一个后生晚辈的责任。她叫赵桂英,是诺江镇北街社区居委会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在2000年我嫁到婆家,与公爹公婆一家生活在一起。在家中她既扮演女媳的角色,又扮演儿子的角色,尽到了一个子女的责任 ,使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
嘘寒问暖,尽享天伦之乐。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奶奶、公爹、公婆侄儿全家7口人。天有不测风云,80多岁的奶奶病重在床,公爹、婆婆又要做庄稼,丈夫又在外务工,我独自一人担负起照顾老人饮食起居,2002年9月奶奶逝世,我和一家人送老人上山。2004年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我也外出务工,2007年底家中公爹公婆患病,我毅然放下丰厚的年薪,独自一人急忙回家,承担起照顾双亲的担子。面对家中老人被病痛折磨的样子,我以自己的真情至爱,在老人们的“久病床前”,演绎着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孝媳”故事。公爹因常年劳动患上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腿脚无法行走,长期躺在床上,母亲患胃溃疡,常年吃药,两位老人生活难以自理,性情也变得孤僻暴躁。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为方便照顾老人,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每天搀扶公爹到医院理疗,坚持为喂药喂饭、洗澡擦身按摩、疏导谈心,把老人们推他们出去晒太阳、散心,精心照料老人。特别是在饮食方面,隔三差五来点花样,让父母亲吃得高兴,吃的顺心。母亲穿的衣服脏了马上洗,到了换季时又及时添置新衣。为了让老人感受家庭的温暖,她和女儿空闲时的就坐在母亲床边,聊天拉家常,那怕老人听不懂,也不间断与老人的交流,让老人心情舒畅高高兴兴。每当此时,老人总是拉着我的手说,“你真是我好闺女呀,有你在身边外,是我们修得来的福分啊”她却对老人说,进了家门,我就是你家人。既然是家里人,哪能客气呢。一阵阵暖流涌上了老人心头,止不住热泪盈眶。
肩挑重担,照顾侄儿生活。在老家一个小山村,其婆家大哥因公殉职,其大嫂改嫁,留下一子,家中经济也不宽裕,在农村要靠种地挣钱送孩子读书,那简直是难上加难,看着聪明好学的侄儿焦急失望的面孔,看着年迈多病的父母无助的眼神,我毅然担起了侄儿上学的全部费用和日常照顾,现在侄儿在通江中学读高中,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靠我打点,我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担当了母亲的职责,给孩子家的温暖。
用满腔的热情和平凡朴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2010年初我考入诺江镇北街社区社区居委会,分管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业务等工作。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并得到了领导、同事、居民的好评,2011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北街社区孤残老人特别多,其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方便老人买医疗保险,我主动上门为他们办理医疗保险,并为他们宣讲各项惠民政策,力所能及地为老人们为她们端茶端水,拉家常,服侍好身边的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虽然工作的重担已令我疲惫不堪,但我从来没有埋怨过,更没有为此影响自已的工作和女儿的学习,独自承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如复一日,周而复始。有人说我付出太多了,可我却不这么想,感觉作为一个人要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良心。为人女,孝敬双亲;为人妻,家庭和睦;为人母,儿孝女贤,对工作,尽心尽力。我能亲手侍奉父母亲和邻里老人,是我的幸福。
孝顺的滋味是甘甜、是温暖、是一句真心的问候,是一把有力的搀扶,更是一个人立世、成事的根本,让我们抛弃杂念,回归自然,回归亲情,在孝顺中品味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中华民族的甘甜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