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找我们张总啊,她正在后面工棚里做饭!”听说通木村有一位妇女带领了一支“娘子军”,干的都是工地上男人们干的活路,记者慕名而去。10月10日中午,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民聚居点的一处在建房屋工地上,有这样不同寻常的一幕:20多名工人中,10多名“娘子军”正捋着袖子,拿把大铲子,有的拌水泥,有的抹墙,有的砌砖……她们,一个个手法娴熟,干起活来毫不逊男人。
信念:做妇女发展领头雁
工人们口中的“张总”,名叫张翠珍,是土生土长的元山镇通木村人,也是这支女子施工队名副其实的“头头”。
爬上一陡坡,记者走进了一间用木条支起的简易工棚。旁边的工人指着屋里说,“蹲在大锅下添柴的那个女人,就是张总。”眼前这个将近50岁的女人,肤色黝黑,中等个子,身材清瘦。一见有客人来,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柴火,端出已经被木炭裹了厚厚一层黑灰的大茶壶,给记者斟上茶水。“条件有点儿艰苦,莫要见怪。”边说边笑着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
听说记者来采访,她显得有些拘谨。“我做的这点事,没啥可写的。”
听说记者来采访张总,工程监理李光雄兴致颇高。“记者同志,要给我们张总扎起哟!女人创业太艰难了,帮她好好宣传一下嘛。”
一杯茶水过后,张翠珍打开了话匣子……
她告诉记者,当前巴山新居建设热潮涌动,看着老家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这次,她意识到了政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工地上的活路,虽然繁重,但是妇女同胞也能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样可以建功立业。
听说通木村一期工程完工后,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不仅房子修得漂亮,里里外外很整洁。张翠珍看后,羡慕不已。“过去的通木村,环境脏乱差,我们哪能想到会有今天这种场景?”
她坦言,“我虽然50好几的人了,还真有点儿闲不下来。”带领一班子“娘子军”,她承包了18户、2000平方米的巴山新居主体工程及附属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这只是张翠珍朝着梦想迈出的第一步。
心愿:投资近200万元开办园林式农家乐
在工棚边上的一处建筑工地,离地面6米高的楼层上,有两名女工人正在麻利地绑扎钢筋。她们一人调整钢筋的位置,另一人用手中的扎钩一弯,不到两分钟,两根钢筋就固定稳妥了。
李光雄说,这支工程队,女子干活一点儿也不输男。因为我们张总常说,为娘家人干点实事,干点放心工程,大家都要真给力才行。
张翠珍住在平昌县西城新区管委会金宝社区,丈夫是金宝乡人。县上搞金宝新区建设,他的丈夫被抽调到了拆迁小组搞拆迁,日夜奔波操劳。谈及创业,李光雄说,“她饱经风霜,观念和思想很特别。”
张翠珍做过不少生意:办蜂窝煤厂,承包建房……李光雄说,在张翠珍看来,女人不能总是呆在家里,要独立,要自信,要走出去。
楼房已盖至二层,她却奇思妙想地要办一家“园林式精品农家乐”,集会议、休闲、观光、吃住、娱乐为一体。“城里人来农村耍,不就是为了放松身心嘛!门前的院子要够宽、够大,还要在四周种上各式树木,夏季天热就在树下乘凉,玩玩棋牌什么的……”越说越起劲,她早已流露出向往和期盼的神情。
张翠珍要办农家乐,县上、乡上的领导关心不少。前不久,县上在通木村召开巴山新居工作现场会,县领导还亲自表扬了她。而分管通木村新居建设工作的元山镇镇长杨兴也为她跑了不少腿。
找来自家兄弟姊妹“合资”,投资近200多万元,建一座800余平方米的高品质、高标准农家乐,是她的终极梦想。记者相信,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圆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