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护理员成忠菊
从1993年至今的20年来,今年47岁的成忠菊一直在南江县赶场镇鹿场坝敬老院工作,尽心尽力照顾每一位老人。
7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鹿场坝敬老院时,成忠菊正在整理何永珍老人的床铺,随后,她把何永珍扶上轮椅,推着她到屋外晒太阳。
上午10点,趁着休息的空档,她跟记者聊起了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
酸:干这份工作 亲友曾反对
1990年,成忠菊的丈夫因公牺牲,她得到组织的关怀,于1992年被安排在原赶场区小巫峡风景区当售票员。1993年,原赶场区社会福利院成立并招收管理员,成忠菊报了名。但成忠菊的选择遭到亲友反对。成忠菊不顾反对,毅然参加考核,经过考核,27岁的她进入福利院工作。
甜:悉心照料 老人都当她是家人
入住社会福利院的都是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不少老人常生病,成忠菊都及时将他们送到医院治疗,并悉心照料。
62岁的张学光是五保户老人,20年前,赶场区社会福利院成立时,他就住了进来。他的眼睛看不见,很少外出,“成老师对我很好,帮我买东西、洗衣服……她还带我到巴中去耍过。”原来,张学光一直想到南江和巴中去看看。成忠菊得知后,于2011年7月带着张学光从赶场镇坐车到巴中,在巴中待了2天,还给他买了新衣服。
听说巴中通火车了,敬老院的何兴良老人与万兴碧老人很想去体验坐火车。去年10月,成忠菊带着他们到巴中坐火车到广元后,再坐火车回到巴中。成忠菊说,等天气再暖和点,她准备带其他老人也去坐一坐火车。
老人们把成忠菊当成家人,有心事总是向成忠菊倾诉,成忠菊会耐心地听老人们“唠叨”,并耐心开导,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成老师”。
苦:那时没水吃 她每天要挑5担水
原赶场区社会福利院建院初期,条件很差,环境脏乱。成忠菊进福利院后,整治环境、添置设备、栽种花草树木……“现在,那几棵桂花树已经有碗口粗了。”成忠菊说,当时,没有水是福利院最大的难题,每天早晨,她都会到500米外的小水沟挑水,“每天要挑5担水才够用。”
2009年,赶场镇社会福利院与南与南江县鹿场坝敬老院合并,成忠菊在鹿场坝敬老院做护理人员。目前,鹿场坝敬老院共有33名老人,除院长外,仅有2名护理人员。
敬老院的多数老人都是来自农村自农村,有的老人闲不住就在敬老院旁的荒地荒地里种菜。成忠菊看在眼里,便买来菜种子和肥料,带领老人一起种蔬菜。此外,她还组织老人下象棋、看电视、打牌,晚饭后跳坝坝舞。
辣:20年仅与家人 过了一次春节
对成忠菊来说,照顾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他们有权利安享晚年。”这是成忠菊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成忠菊20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着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先后荣获“巴中市十佳敬老院院长”、“敬老先进个人”、“优秀敬老院长”等殊荣。“要带着儿女般的孝心去照顾老人。”成忠菊说,20年来,她仅与家人一起过过一次春节,那次回家的前提还是母亲生病。(本报记者 杨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