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刘兴孟
教龄:25年
事迹:以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将生僻字变成顺口溜。她的每节课都与众不同
通江县中林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远离繁华,扎根深山老林,二十五年如一日地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学生,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甘霖,吐露着芬芳,她就是中林小学教师刘兴孟。她像母亲一样关心班上每一位学生。
通江县中林小学是一所撤乡后的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落后,没有宿舍,教室是土木结构的瓦房。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父母或离异,或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相对较多。面对日益凸显的留守儿童问题,刘兴孟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班上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们的眼中,刘老师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母亲。之所以这样说,得从寝室里的开水瓶说起。
那时候,学校的食堂没有锅炉,不能为学生提供热水,大多数的学生周末才能洗头洗澡换衣服,甚至有些孩子几周都没有洗过澡,身上散发着一种难闻的怪味,女孩尤为明显。因为到了六年级,部分孩子有了明显的生理变化,一周洗一次澡肯定不行。为了帮女生摆脱那份无法言表的尴尬,她了解班情,召集女生开小会,给女生讲卫生知识,还要求女生每周必备一套干净的衣服换洗。于是,每到周三,刘兴孟总是两手拎着开水瓶走进女生的寝室,为孩子们提供热水,供女孩子们洗漱。
把每堂课上得“唯美”,是刘兴孟老师不懈的追求。中林小学前任校长李智平曾这样评价刘兴孟老师:“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她追求不一样的教导方法。”
“刘老师上课的时候从不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她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孩子们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她的一位同事说,刘老师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很感兴趣。她还将难以记住的生字编成顺口溜,例如,在一次推门听课中,学生们遇到“葬”这个生字,刘老师担心大家记不住,于是,编了一个顺口溜“上下都是草,中间活不了”。不仅如此,刘老师还让孩子们自编难以记住的字,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上《月光曲》的随堂课上,刘兴孟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此时,皮鞋匠正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让听课的人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似乎切身地感受到海面的变化,感受到贝多芬旋律的起伏。当刘兴孟让孩子们睁开眼睛时,部分孩子还沉浸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