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妇联简介 工作动态 基层动态 组织宣传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家庭工作 两纲实施 通知公告 财务专栏
  • 1
  • 2
栏目导航
时政新闻
工作动态
妇联资讯
基层妇联
组织宣传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家庭工作
两纲实施
通知公告
财务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巴中市妇女联合会 >> 工作动态 >> 正文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障体系的探索
作者:巴中市妇联副主席米丽    文章来源:巴中市妇联    点击数:23103    更新时间:2014-02-07

  ——关于巴中市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我国出现世界儿童保护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5800万名留守儿童不得不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大市——巴中市,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及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其成长保护工作十分艰巨。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典型的连片贫困地区,全市400万人口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20多万人,留守儿童(0—17岁)达32万人。近日,市妇联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情形,分别在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等范围选取了六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座谈、个案研究、资料查看,在巴州区、南江县进行了座谈和走访,掌握的情况如下:

 学龄段

人数

父母在家

父(母)亲单方在家

学校寄宿生

父母双亲均外出

合计

隔代(祖辈)照管

亲戚托管

独自生活

幼儿园儿童

1461

602

361

0

498

409

89

0

小学段儿童

9958

4952

2030

823

2976

2498

464

14

初中段儿童

912

311

216

612

385

276

85

24

  分析显示:1461名幼儿园儿童中,父(母)一方在家的为24%,父母双亲外出的为34%,祖辈照管的达27%,还有6%的幼儿属于亲戚托管。9958名小学段儿童中,父(母)一方在家的20%,父母双亲外出的29%,祖辈照管的25.1%,有4%的儿童属于亲戚托管。912名初中阶段儿童中,父(母)一方在家的达到23%,父母双亲外出的达42%,祖辈照管孩子的达30%,还有9%的儿童属于亲戚托管,2%的儿童独自生活。

  留守儿童处于社会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们最易受环境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缺陷,单独或二者、三者同时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时,他们的健康发展就遇到了严重障碍,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较多地表现出非良性的情感、道德、行为、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情感孤独消积悲观。留守儿童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二是无良好行为习惯。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及时接受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的引导,精神空虚,价值观发生混乱和偏离,自控能力较差,性格任性放纵,缺乏安全感,无法抵制不良诱惑。有的寻求亲情慰藉引发早恋,有的沉溺网络荒废学业,甚至个别禁不住引诱教唆走上犯罪道路。三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缺乏家庭和学校的激励,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就采取了消极的自暴自弃态度,这种态度又使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其中的学困生认为,大学出来也是自寻职业,不如初中毕业早去学门手艺,既能外出闯世界,又能跟父母团聚。信从“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连锁地产生恶性循环,很容易在同龄儿童中蔓延。四是安全和侵害事故时有发生。留守儿童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弱,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如发生家庭暴力、溺水、触电、火灾等事故,甚至有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犯的恶性犯罪案件发生。

  二、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和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教育缺位、安全失保等现象凸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家庭教育的缺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因家庭功能的缺失,亲子关系的疏离,留守儿童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长期关爱和呵护。亲情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留守孩子的成长,是在没有丰富精神济养下的孤独成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总体是简单粗暴,过问学习成绩的多,精神道德引导得少。对委托或隔代教育的孩子,重管护轻教育,多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一些祖辈因本身文化水平的欠缺或年事已高,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力不从心。

  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的管理、老师的关注是促进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外部动因,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存在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的现象。在教学压力、升学率和安全责任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任务重,尤其一些超大班的出现,更让老师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及成长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专业队伍不完善,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不畅,对留守学生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和及时调教,心理辅导教育更难有效开展。

  社会监管有盲区。随着网吧、电子游戏室经营活动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渗透,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及设施不完善,加之外出务工的父母常以金钱弥补孩子感情的缺失,使留守孩子有条件和机会进入这些未成年人禁入的场所。家庭、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道德教化没有及时跟上,这就加大了他们产生不良道德品行的可能性。社会监管不力又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外在诱因。现代传媒除给农村少年儿童带来新的学习、沟通方式之外,其中一些腐朽、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会给留守儿童的心灵带来伤害。

  三、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障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建议

  1、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内容统筹部署

  我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及由此衍生的制度政策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保护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社会财富积累增加,让儿童优先、儿童最大利益和依法保护原则得到体现,让全体未成年人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让国家成为儿童利益的最大监护人”,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把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现阶段的重大社会问题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2、强化留守儿童的家庭和社会关爱,保障儿童权益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最大的心愿是让父母在身边。在走访了解到这样一个个案:巴州区柳林镇的一名12岁留守儿童赵宇(化名),两年前,父母要外出打工,把他和10岁的妹妹一起送到了城区小学读书,并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给他们租了房子,买了移动电话,由一亲戚每周定时前往照顾。小孩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每月给的我们1000元两个人用不完,只用得了700多。”“爸爸妈妈是两年前去西藏打工的,当时他们走的时候,我们非常不情愿,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哭了。我很想他们能回来,能待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想有人陪着做家庭作业,下雨天有爸爸妈妈接送。但这些我在电话里都没有告诉他们,因为我不想打扰他们。”说到这里,赵宇的眼眶红了。他说,爸爸妈妈每年会回来一次,回来又走的时候,这是他和妹妹最伤心的时候。

  在外务工的父母,因会从自身经济开销、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度等角度考虑,选择把子女留置在家乡,委托亲友代养代管,这是现实制约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加强留守儿童关爱、维护儿童利益,我们认为,首要是满足孩子的心理最基本的需求和渴望,即构建留守儿童减量化机制,加强统筹整体推进。一是加快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城产村融合,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能就近就业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及其子女的教育现状,支持和帮助一些农民工带子进城务工,使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在父母身边成长。三是完善留守儿童法律保护和关爱长效机制,让人文关怀在保障服务体系中得以体现。

  3、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儿童的桥梁纽带,针对妇联职责以及政府妇儿工委挂靠妇联的优势,我们认为应从关爱服务平台建设、关爱服务机制、关爱服务水平上去认真研判,着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健全关爱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三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由妇联、团委等群团部门牵头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要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通过部门帮扶、企业捐资、社会援助等多种途径,筹集专项用于留守儿童关爱资金。三是强化制度保障。要将关爱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定期督查,严格考核,适时表彰,确保标任务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督考核到位。

  健全关爱服务机制,着力织好“五张网”。要充分发挥妇儿工委资源平台优势,大力推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创新社会管理目标,全市建立了以家庭、学校、基层组织、妇联(群团)和政法部门为主体的工作网络,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一是织好家庭监护网。建立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督促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切实履行法定监护责任。各级妇联要发挥各类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的职能,通过开展 “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活动、举办监护人培训班、印发《告留守儿童家长书》、“亲情讲堂”主题活动等方式,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保证留守儿童监护人队伍素质得到逐步提升。今年六一,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制发了8万封亲情信封,搭建亲子沟通桥梁,并附上《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强化家长的履职意识和责任。各级教育机构、劳务输出部门、及基层组织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培训,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切实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二是织好学校关护网。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在校人身安全。积极开展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集体。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档案,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完善学校与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三是织好社会帮扶网。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刊发倡议书、新闻报道、制作专题片,营造“人人关注留守儿童、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特别是违规经营和无证照经营的网吧的整治和监管,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结合“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引导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充当代理家长参与关爱活动。四是织好法律保护网。修订和完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和预防法罪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各中小学要结合警校共育活动、“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未成年人自护教育、禁毒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中心,对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法律援助,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执法检查,从重从快判决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案件。五是织好村居(社区)管护网络。随着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转化,其主要功能由原来的直接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活动,转变为指导、监督和服务,为此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应作为基层组织的工作主要职责范围,加强管护。要充分发挥村妇代会及互助组的作用,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认真摸底排查,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制度。试点开展监护预警机制和责任制,与留守儿童法定监护人、其他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镇(街)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如有留守儿童意外突出事件,及时救助及时处置。

  提升关爱服务水平,着力铺设“三条路”。一是铺好基础建设之路。结合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建设等项目实施,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利用闲置校舍、增设班级等方式,不断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在各中小学配备“三名教师”、配齐“六室一班”,即每所学校配备一名心理教师、一名生活管理教师和一名卫生保健教师;配齐音乐、美术、体育、卫生、综合实践、科技等六大功能室,开设心理辅导班,努力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铺好健康成长之路。组织开展心理、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等业务知识的师资培训,学校心理教师、生活管理教师和卫生保健教师积极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卫生、综合实践、科技等六大功能室作用,努力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铺好主题教育之路。可充分利用市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 “关爱留守学生,爱心共助成长”爱心帮扶、“追忆峥嵘岁月·感受红色教育”、“童心向党歌飞扬”、“和留守儿童过六一”、“牵手留守儿童共筑中国梦”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利用节假日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演讲赛、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不断丰富留守儿童集体生活。

 
Copyright © 2021—2022 巴中市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
联系地址:巴中市群团惠民帮扶中心五楼(巴中经开区石井街298号) 承办单位:巴中市妇女联合会信息咨询中心
联系电话:0827-8666329 联系邮箱:bzsfl@126.com 备案号码:蜀ICP备120114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