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不同群体的特殊人群、是努力奔跑的奋斗者,他们应该被看见、被关爱、受尊重。
在“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中,我市将全力实施优抚优助关爱工程,聚焦让光荣之家尽享荣光、让特殊人群生活有保障、让新就业群体暖心友好,持续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关爱贴心服务。
让光荣之家尽享荣光
1月26日上午,通江县人武部、通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春在镇组成“送喜小队”,来到春在镇擂鼓寨村为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赵彬富家庭送立功喜报。
2021年9月入伍的赵彬富,积极训练,2023年获“优秀士兵”称号,202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在春节前收到立功喜报,倍感荣光,这是最好的‘礼物’,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部队对我儿子的培养。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孩子为国防建设多作贡献,争取再立新功,为家乡赢得荣誉。”赵彬富的父亲说。
像赵彬富这样的巴中儿女,每年立功受奖的人不计其数。
巴中是一片红色基因厚重的热土,也是一片军民鱼水情深的沃土。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双拥共建工作,用心用情为军人军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升立功军人和家庭的荣誉感、获得感、自豪感。
在巴城江北宾馆一楼大厅服务台前,印有“军人、退役军人优先,欢迎军人、军属入住”红色字样的提示牌,十分醒目。“我们从2023年7月10日起就推出了优惠政策,对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实施住宿优待。”江北宾馆主管赵燕说。
记者看到,498元的智慧双床房(大床房),军人特惠价280元;468元的行政大床房(双床位),军人特惠价258元。“让优待对象真正享有尊崇感和幸福感。”赵燕说。
在“双拥示范街”草坝街,沿街店铺上方几乎都张贴着“拥军示范店”的铭牌。“我们对持优待证的顾客给予7折优惠(特价商品除外),同时向购物顾客随机赠送礼品。”巴州区蜘蛛王皮鞋专卖店服务员饶桂蓉介绍。
去年6月,巴中市发布2024年度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涉及旅游景点、医疗健康、医药服务、文化影视、教育、公共交通、就业培训、酒店住宿、餐饮美食、商超购物、生活服务、购房等12个优待类别165项。
“我们在全县50余家直营门店落实退役军人购药享8折特殊优惠的拥军举措,2024年优惠金额达13万余元。”通江县泰和连锁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屈维和介绍。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拓宽优待证使用场景,提高优待证使用质量,切实增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获得感荣誉感。
在优抚优助关爱工程中,我市持续着力,让光荣之家尽享荣光。
总投资4494万元的巴中市光荣院已按下建设“快捷键”。“项目2月中旬正式启动建设,2026年底投入使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入退役军人群体开展“大梳理、大走访、大调研、大征集”活动,全面打捞服务对象期盼诉求,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
推进“十百千”社会化拥军工程,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关爱军烈属活动,落实优待抚恤、安置就业、权益维护等服务保障政策。
让特殊人群生活有保障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改革开放稳定大局。
从2024年7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740元/月、533元/月调整到788元/月、580元/月。
“自2015年以来,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十连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到乡镇(街道),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与此同时,从2024年1月起,我市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分别调整到每人每月1750元和1350元。此次调标是我市在2022年提标后再次提标,是建立孤儿保障制度以来第7次连续调标。
在优抚优助关爱工程中,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在巴州区肢体二级残疾的小李家里,新装的马桶扶手与沐浴椅等辅具,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安全。“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了,谢谢你们的关心关爱。”小李及其家人深受感动。
以“小切口”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大烦恼”。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市将为2.6万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等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
2025年,我市还将为806名0—12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在全市建设12个乡镇(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扶持不少于16个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帮助不少于20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增收,实现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8100元。
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家”五级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权益保障体系,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持续支持脱贫群众(含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建立重点人群服务“热力图”。
让新就业群体暖心友好
“自从有了小哥驿站,我们在等订单时都喜欢在这里蹭个网、吹吹牛,很安逸。”饿了么骑手黎俊华高兴地说。
近年来,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群体不断壮大,已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坚持将暖心服务贯穿新就业群体始终,我市谋划开展系列暖心活动,推动新就业群体暖心关爱措施落地落细。
“外卖快递小哥是城市的摆渡人,传递着亲人的思念,链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他们打造温暖港湾,提供暖心服务,让每一个努力奔跑的奋斗者都能被看见、被关爱、受尊重。”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5年,我市将建设巴中社会工作学院,打造“友好社区”100个,升级改造“暖新”驿站50个,完善“司机之家”“志愿服务”等站点功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能力提升、取水就餐、停车充电等暖心服务。
“干净卫生的场所,让我们这些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之余,以实惠价格吃到可口的饭菜,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外卖骑手小李如是说。
据了解,在优抚优助关爱工程中,对新就业群体,我市将建立困难帮扶、集中义诊、爱心托管、权益保障等“暖新”服务矩阵;设立“新就业群体百万关爱专项基金”,对新就业群体或直系亲属因病住院治疗,导致家庭出现经济困难,或新就业群体因意外身故等情况开展慰问帮扶;高标准新建智能化工会驿站6个,对3个工会驿站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巴中融媒记者 李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