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明珠,四龛福城。机遇在侧,未来可期。
文旅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更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台巴人文化艺术节、一组城市机遇投资清单、一个“四龛福城”文旅IP……立足本地文旅资源禀赋,巴中深挖文化内涵,举办巴人文化艺术节,做足文旅经济大文章,将文旅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力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
一场节庆激活力
作为古代巴人重要聚居区域,巴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期在文化的熏陶与秦巴灵秀山水的融合过程中,勤劳智慧的巴山儿女在这方沃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如何让这些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带动老百姓富起来?巴中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精心打造了巴人文化艺术节。
自2002年举办首届巴人文化艺术节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12届,已成为全市特色民俗节庆品牌。
以活动促活力,消费潜力充分涌流。
主要依托“米仓道美食街”,联动“幻享·米仓道”文化展演,积极呈现“文旅融合”“乐购消费”“夜间美食”三大消费新场景,采取“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拉动消费超4000万元;
通过在米仓道美食街、宏帆广场等商圈开展非遗表演、民俗展演、长桌宴、K歌挑战赛、互动打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人流量提升80%,实现销售收入超1700万元;
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集中展销巴中、金华名优农特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近200万元。
活动期间,通过在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特色商圈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巡游展演、市集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有效增强了商业空间的体验感,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消费新动能与新活力。
一组清单宴宾朋
“巴人文化艺术节是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文宝直言,“本届艺术节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深度参与的共享平台,还搭建起了一座区域经济文化协作的桥梁。”
诚然,丰富的巴文化底蕴中,也潜藏诸多投资机会。
作为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的重要配套活动,现场发布巴中市投资机会清单,主要涵盖全市9大产业生态产业圈、19条细分赛道,共计114个项目。
围绕全市优质文旅资源,会上还重点推介10个文旅康养项目,包括巴州区晏阳初故里三江水乡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恩阳区黄石亲子游乐园项目等,借“青山绿水”之势,打造多元文旅创新融合新场景。
同时,经过前期对接,不少客商与巴中达成合作意向,发布会现场还集中进行项目签约,共签约27个项目,拟投资98.3亿元。
“这次非常看好巴中的文旅资源和产业规划。我们目前是国内较大的景区投资运营商之一,在全国布局了48家景区景点。未来希望发挥公司在市场化能力和专业化运营的优势,在投、研、建、运一体化发展上为巴中文旅产业赋能。”祥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区总经理马旭表示。
投资第一站,服务全流程。“我们热切期盼能与企业一起,做巴中发展的‘最佳合伙人’。我们将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让每位投资者感受到‘政策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发展有速度’的巴中诚意。”市投促局有关负责人道出期待。
一个IP链八方
编制《巴中市“四龛福城”文旅品牌专项规划》、出台《巴中打造“四龛福城”文旅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蜀道·米仓道沿线重要遗存报告》……深厚的石窟文化底蕴,完善具体的规划明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称赞不已。
“我看到山清水秀的巴中,惊叹于精妙绝伦的四龛。我相信以‘天下米仓四龛福城’城市文旅IP为引领,巴中一定有更大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巴中、爱上巴中。”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邓琪坦言。
作为全市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的核心内容,此次活动依托南龛、北龛、西龛、东龛四大千年石窟资源,重磅发布“天下米仓四龛福城”城市文旅IP,通过政策扶持、文化活化与产业联动,推动巴中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聚焦“天下米仓四龛福城”城市文旅IP,以“盛唐彩雕全国第一”为核心价值,活动还联合“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推出了串联川陕渝20余处遗迹的3条蜀道—米仓道文物主题游径,形成跨省域文化廊道,为全市“四龛福城”品牌建设注入动能,助力打造“中国石窟艺术重要节点”。
以打造“天下米仓四龛福城”城市文旅IP为契机,红色文化、巴文化、康养文化、石窟文化正大放光彩。目前,我市已成立由市政协牵头的品牌工作组,出台《巴中市石窟保护条例》,并将持续通过“巴人足迹中国行”大型全媒体行动扩大品牌辐射力。
“未来,巴中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找亲戚,用共赢的理念寻伙伴,通过更多项目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巴中融媒记者 向东升 姜春)
|